照顧父母最重要的9件衛浴小事:能舒服地洗澡,即是幸福
- tay Li hung
- 2月1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文章來源: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王伶芳

替熟齡族量身設計的衛浴,通常著眼於安裝扶手、去除門檻二項,較少考慮細節,遑論使用者心情。為此,《50+》採訪3位專家,分享中年子女照顧父母的真實經驗和提醒。歸納後會發現,能夠輕鬆地上廁所、暢快地洗澡,無疑是老後莫大的幸福;而幸福的源頭,其實只要一點小改變就能擁有。
「國外研究熟齡族要有自尊,第一是可以自己吃飯,第二就是上廁所可以上得很開心,不會為了排泄物擦得不乾淨或者是拉在褲子上難過,」。由此觀之,衛浴舒適、好用與否,實在是決定日常心情極重要的一件事。
哪些細節會影響熟齡族使用衛浴的舒適度?專家指出,氣味能否快速散去很重要。擁有日本「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」資格的室內設計師林子鏗則提醒,地板增設防滑措施,別忘了穿著拖鞋在潮濕的地板上走走看。
眾專家的提醒,是照顧父母須知,亦為我輩預習老後生活的衛浴使用指南。
一、進出浴室放慢腳步,如廁起身放慢速度
「做各種事都慢慢來,就不容易受傷,」年僅56歲的湯怡卿,不但這樣期許自己,也常跟80歲的媽媽說:「(做任何事)沒有人會跟你搶,你就慢慢的做。」
把「慢慢來」此一原則應用在衛浴日常,即是進出浴室放慢腳步,如廁起身放慢速度,沐浴後別急著出浴室,先拿條毛巾仔細擦乾身上水氣,以免受寒。
二、早一點洗澡,暖風機提早開
氣溫通常愈晚愈低,特別是冬天,日夜溫差變化更加明顯,洗澡時光著身子,不僅容易著涼,溫差還可能導致血管過度收縮或擴張,不利血壓保持平穩。因此,林子鏗建議趁著太陽下山前洗澡,比較不容易刺激身體。
洗澡前半小時,記得先將房間、浴室的暖風機打開,降低浴室內外溫差。
三、洗完澡後,皮膚乾燥處仔細塗抹乳液
從前湯怡卿的爸爸還在世時,每次洗完澡,足部總是十分乾燥。此時湯怡卿會拿乳液塗抹爸爸的腳,舒緩不適。「要選膏狀的乳液,像妮維雅就不錯,」也有很多人推薦凡士林,但湯怡卿說:「小心堵塞毛孔。」
使用哪一種乳液,純屬經驗談,每個人的膚質不同,選擇滋潤度足夠、用起來也喜歡的品牌即可。
四、浴室拖鞋避免選太柔軟的材質
有些浴室拖鞋材質柔軟,稍一不慎可能因此跌倒。像是王伶芳83歲的媽媽,就曾被拖鞋卡到,猛然跪下,撞到膝蓋,整個大腿都水腫。「我們家浴室也是無障礙,但有些時候仍是防不勝防。」
林子鏗則提醒,選擇浴室的止滑磁磚要配合自家浴室拖鞋,並且在地板淋濕的狀況下測試止滑效果,才能真正防滑。
五、電燈開關改成感應式,不再摸黑上廁所
半夜起來上廁所,摸黑怕跌倒,開燈又怕太刺眼,回到被窩睡不著。市面上許多廠商,因此推出不同照明方案,諸如走廊加裝感應燈條、採用可調節色溫的燈泡。
此外,目前各大廠商還推出一種名為「保安燈」的產品,入夜後,保安燈感應到人走過,燈光會亮黃光,避免太過刺眼。萬一地震或停電,保安燈還可直接從插座上拿下來,當成手電筒,成為另類緊急照明。
資深護理師湯怡卿則提議,傳統開關可黏貼夜光開關貼紙,這樣就不怕天色昏暗看不到開關。
六、如果有預算,裝免治馬桶
湯怡卿在家安裝免治馬桶後,她的媽媽覺得很方便,因為上廁所後再也不必費力彎腰擦拭身體。林子鏗補充,馬桶最好選擇白色,如此可清楚觀察自己每日排泄物顏色,不失為監測健康的方式。
七、通風很重要,別忽略氣味的影響力
長輩上廁所的時間可能比較長,在廁所待久了,若通風不佳,將影響心情。因此,運用抽風機、窗戶改善衛浴通風特別重要。此外,亦可視個人喜好放點精油,「香味對人的精神、態度、心態會有正向的提升」,王伶芳說。
八、別緻的毛巾,可以觸發好心情
毛巾幾乎是家家戶戶掛在浴室中的必備品。既然如此,何不仔細挑選花色、材質,升級心情愉悅指數?學室內設計的王伶芳指出,只要用心挑選,毛巾也可以是浴室中的一道美麗風景!
九、及早設想:萬一哪天備品很多,要放哪裡?
幾年前,王伶芳的媽媽如廁需人照料,一開始,照護用品全擺在洗臉台旁邊的側櫃。但隨著照護經驗增加,備品愈買愈多,光衛生紙一項,就好幾個品牌。「同樣是衛生紙,就需要用到不同粗細,尿褲穿久了,肌膚會變得愈來愈脆弱,太粗糙的擦起來會痛。濕紙巾也是,乾的擦完,再擦濕的,所以像我們家的衛生紙可能就買好幾個不同品牌。」
備品不斷繁殖,櫃子被塞滿了,只好堆到浴缸,難免破壞整體美感。「這叫做現實,」王伶芳說:「平常看雜誌上漂漂亮亮的,會考量的就是香氛、蠟燭、盥洗用品,碰到了才知道要考慮的事很多。」
何不趁現在預先思考:萬一哪天備品變多,浴室儲物空間足夠嗎
Comments